中国武器“神话”破灭?欧陆平台登录地址枭龙

 新闻资讯     |      2025-06-20 09:03

  几千万美元的战斗机,被一枚成本可以忽略不计的导弹给打了下来,这笔账缅甸空军怎么算,都亏到了家。

  而这幕惨剧最近在缅甸上演,一架缅甸政府军的FTC-2000G战机,在空袭地方武装时,被后者用便携式防空导弹一发带走,机毁人亡。

  消息一出,美国“防务新闻”网站迅速报道出了,中国制造的“枭龙”战机被中国制造的FN-6导弹击落。

  6月10号,一群地方武装的士兵正围着燃烧的飞机残骸,这场坠机一开始就被美国和印度的媒体炒成了一场狂欢。

  他们迫不及待地宣称,中巴联合研制的“枭龙”战机,那个所谓的“神话”,终于在缅甸上空破灭了。

  可笑的是真相根本不需要复杂的调查,不到24小时,几张现场残骸的照片就让这场狂欢变成了一出国际笑话,被干掉的,根本不是什么“枭龙”,而是另一款中国货FTC-2000G。

  更讽刺的是把它从天上打下来的“凶手”,竟然也是一件中国货FN-6,外号“飞弩”的便携式防空导弹。

  就这样,一出中国武器“自相残杀”的荒诞剧,就这么在缅甸开演了,这剧本其实一点也不新鲜,几年前就在非洲的苏丹上演过,主角永远是那几个:武器,贫穷,还有战争。

  缅甸军政府是线年他们勒紧裤腰带,从中国引进了16架“枭龙”,但买的是最低配的Block2型号,单价只要1600万美元。

  而当初阿塞拜疆买的顶配版Block3,单价是1.15亿美元,差了快七倍,缅甸这批飞机航电系统大幅缩水,配套的武器弹药也只有最基础的型号。

  就这印度媒体还常年造谣,说缅甸的“枭龙”妥善率太低,三天两头坏,早就全部停飞了,可这次的残骸里,那台俄制的RD-93发动机清晰可辨,简直是把一记耳光狠狠扇在了造谣者的脸上。

  想象一下,如果真是飞不起来的“破铜烂铁”,缅甸空军也不敢把它派上天,去硬闯地方武装的导弹阵地。

  恰恰相反,缅甸空军这次正是明知山有虎,偏向虎山行,这种“勇敢”,既是对飞机基本性能的一种无奈信任,也是一步步把它推向深渊的绝望之举。

  而这次被击落的FTC-2000G,那就更心酸了,它在国内的代号叫“歼教-9”,本质上就是一架高级教练机。

  再来看看另一边,那个功勋卓著的“凶手”——FN-6导弹,这款导弹是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的杰作,全重16公斤,一个士兵就能扛着跑,专门猎杀低空飞行的目标,据说命中率高达70%,技术上绝对没得说。

  问题是这种物美价廉的武器,一旦卖出去,就成了脱缰的野马,FN-6早就不是什么秘密武器了,在国际军火市场上“遍地开花”,马来西亚、巴基斯坦是它的正规客户,伊朗这样的国家更是直接拿去仿制。

  去年在克钦独立军偷袭了一个缅军的仓库,一次就缴获了超过50枚FN-6导弹,证据确凿,连导弹包装箱上缅甸军队的序列号都清清楚楚,成了人家炫耀的战利品。

  缅甸政府军,就这么在一次次的失败里,稀里糊涂地当上了地方武装的“运输大队长”,自己买的盾牌,最后全送给了对手,反过来砸自己的脑门。

  一个最关键的问题来了:缅甸空军的飞行员为什么非要冒着致命的风险,进行超低空飞行,答案不在天上,而在地上的账本里。

  一枚能精确制导的智能炸弹,价格可能顶得上几十甚至上百枚普普通通的“铁炸弹”,对于军费常年吃紧的缅甸空军来说,这笔账太好算了。

  选择便宜的无制导炸弹,就意味着你必须把飞机压得极低,飞到离地面只有几百米的高度,才能保证炸弹不会扔偏。

  有军事观察家说得更直接,这就是典型的“省小钱,花大钱”,你省下了炸弹的钱,却把价值几千万美元的飞机和花重金培养的飞行员,送到了人家导弹的枪口上。

  几百米的高度,在射程好几公里的便携式防空导弹面前,那简直跟一个静止的靶子没什么区别,而这种自杀式的战术,背后是缅甸军政府日益崩溃的空中优势。

  自从2021年政变以来,缅甸政府军在地面上被各路民族武装打得节节败退,几乎把空中轰炸当成了唯一的救命稻草。

  今年以来,他们的战机出动频率暴涨了三倍,平均每天都要起飞两到三次,这种高强度的使用,加上根本得不到应有的维护,整个机队都处在崩溃的边缘。

  同时他们的对手,早就不再是十年前那些扛着老旧步枪士兵了,克钦独立军、缅甸人民解放军这些武装,通过战场缴获、黑市采购,甚至自己动手搞研发,正在飞速地从“游击队”向“技术流”转变。

  他们把农用无人机改装成轰炸机,用一部手机就能遥控土制火箭弹进行饱和攻击,这种角色的反转,正在把缅甸的天空,从政府军的庇护所,变成一个危机四伏的杀戮试验场。

  更有意思的是舆论场上的双重标准,“中国武器内战”这种标题,在西方媒体上满天飞,好像发现了一件什么了不得的丑闻,但这种叙事,充满了选择性的失明和虚伪。

  当年开着从阿富汗政府军手里缴获的美制“悍马”车,去冲击美军的阵地时,怎么没有媒体把它渲染成“美国武器内战”。

  就在今天,泰国的军火贩子,把欧美淘汰的“标枪”反坦克导弹,通过复杂的黑市链条卖到缅北,单价炒到30万美元一枚,怎么也不见舆论场上有什么波澜,其实说白了,武器不会选择阵营,但写报道的人可以选择立场。

  国际军贸的规矩写得很清楚,合法的买家,只能是主权国家,中国政府也反复声明,我们“从未向非国家行为体出售武器”。

  那些流到地方武装手里的导弹,来源无非就那几条路:战场上缴获的,黑市里流通的,或者第三方转手倒卖的,这是所有人都心知肚明的事实。

  武器这东西,一旦出了工厂的大门,就如同泼出去的水,它会流向哪里,被用来干什么,早就由不得它的制造者了。

  这起发生在缅甸的同门相残,反而从一个诡异的角度,证明了中国武器的某种成功:地方武装必须动用最顶尖的单兵防空系统,才能够对缅甸空军构成真正的威胁,这既是一种技术的进步,也是和平的悲哀。

  要知道,战场上从来就没有什么真正的赢家,缅甸军政府赔上了一架昂贵的飞机和一个宝贵的飞行员,地方武装同样消耗了一枚珍贵的导弹。

  而帕莱镇的那些村民们,只能呆呆地看着地上的残骸冒着黑烟,不知道明天,又会有什么东西从天上掉下来。

  天富平台登录地址

  中时新闻网 2025年6月11日 关于“缅甸叛军肩射飞弹击落军政府JF-17战机”的报道

  巴基斯坦国防 2025年6月11日 关于“假冒的印度消息来源声称JF-17而不是JL-9 (FTC-2000GS)战斗机在缅甸被“击落””的报道